數字升級主要傾向于兩個方向,一是賦予運營商權力,二是為消費者服務。在通過技術改善消費者體驗的同時,也進一步縮短了購物中心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,其目的是服務于運營。

回顧過去三年,突然的疫情和嚴格的隔離措施考驗了全國任何一個購物中心。但它也更早,更容易從影響中恢復過來。根據客流數據,2023年1月中國購物中心整體客流恢復到2019年同期水平,購物中心運營管理的韌性足夠強。滄海橫流,展現英雄本色。經過考驗,本質上證明了購物中心是中國不可替代的核心消費場景。這種不可替代性由三個主要原因組成:
1、體驗業態成為主導,消費習慣不可逆轉
2022年,各類商業類型表現明顯分化。從客流表現來看,購物中心數字化明顯優于百貨等傳統商業類型,商業數據的分化實際上受到消費趨勢變化的深刻影響。目前,消費者購物的多變性和交叉性共存,隨機購物逐漸成為主流。與此同時,隨著年輕消費者群體的興起,他們對社交娛樂和強大體驗的線下場景更加追求。
這也要求實體業務除了承擔基本的功能需求外,還需要通過復合功能來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各種變化。購物中心是實體業務中唯一能滿足消費者情感和社會功能的場景。在疫情下,其溢價凸顯。商業形式的變化也說明了這一點。數據監控數據顯示,近三年娛樂、體驗等社會屬性較強的品類經營業績明顯較好。
2、土地資源緊張要求提高單位商業區的使用效率,提高物業的轉向效率
中國商業地產的快速增長是建立在中國快速城市化進程的基礎上的。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越來越成熟,可供開發的土地也越來越緊張。特別是在一線城市,它已經逐漸轉向通過城市更新獲得土地。在市場的作用下,有限的資源將自動集中在更高效的地方。
城市的良好位置將受到不同商業房地產企業的競爭,實現優化配置。平效率是線下商業形式的商業效率衡量工具之一。購物中心可以通過虹吸沿街商店、步行街和小商店的客流和消費來提高平效率。近年來,大量經營狀況下滑的百貨公司被收購,后期大多被改造成多種商業形式的購物中心重新開業。這充分反映了市場配置的力量。
3、購物中心的標準化促進了連鎖品牌的發展,進一步加強了產業鏈的共振效應
門店標準化也是品牌企業整體標準化的核心因素,標準化是連鎖和規模化的前提。購物中心數量的不斷增加為連鎖品牌,特別是餐飲品牌的規模提供了增長空間。
同時,連鎖品牌需要較長的租賃期,這就要求購物中心具有標準化的面積和較高的性能能力。隨著我國購物中心數量的進一步增加,不斷下沉到低端城市,將成為品牌企業的主要選址。購物中心與連鎖品牌相互促進,實現產業鏈耦合,加強共振效應。